自从1998年冯小刚的《甲方乙方》开启了中国内地的贺岁档市场以来,这大概是我们第一次经历没有电影看的春节。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许多医务人员放弃假期,奔赴与病毒抗争的前线。而更多的人则响应“不出门不串门”的号召,窝在家里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宅春节”。
即使是被迫留家,大家也没闲着。从“一问三不知”主任,到“双黄连能治新冠肺炎”,我们一边用手机拼命刷疫情相关的信息(还越刷越郁闷),一边感慨于现实的魔幻。
而在这几天,我重温的一部13年前的电影,也讲述了一个又疯狂又现实的故事。它 虽然被分类为贺岁喜剧大片,但大多数人在看完之后,却都表示“笑不出来”。
这就是2007年上映的另类贺岁片——《落叶归根》。
这部电影以一个东北农民工独自背着死去工友的遗体回乡安葬的情节展开。 由于将“运尸体”的题材以戏谑的方式演绎,还曾一度遭遇批评。
但当我们重看这部片子才会发现,如今在很多影视作品中已经被遗忘了的那种真实,具有多么震撼人心的力量。
电影里的“坏人”,
可能就是你我
《落叶归根》的整个情节,基于一个看似荒诞的人物动机。
赵本山饰演的农民工老赵南下深圳打工,工友刘全有却在喝酒时意外猝死。而老赵本着让好友“落叶归根”的承诺,走上了背着对方尸体回家安葬之旅。
于是,如何在不被路人和警察发现的前提下,将尸体成功地运回工友的湖北老家,成为了贯穿整部电影的核心矛盾。
在“千里运尸”的途中,他坐过长途大巴、搭过运货卡车;也坐过拖拉机、搭过警车。
《落叶归根》的情节看似幽默离奇,但细究起来,每一点都能让观众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蛛丝马迹。
比如,当时少有服务区和加油站,长途汽车通常会在中途停车,让乘客下车去路边“方便”。虽然不雅观,但却能让曾有过类似经历的人会心一笑。
公路边不起眼的小餐馆,随便吃一顿能花上600块。菜单上的炖鸡肉上用的是“野鸡”,点个红烧鱼上的是“娃娃鱼”,也让人不禁联想到前几年的“青岛天价大虾”事件。
剧情中还提到了世纪之交曾经在贫困农村地区猖獗的“卖血潮”。 老赵在小城镇遇到“黑血站”,被忽悠去卖血。当他告知对方自己曾得过乙肝,对方却漫不经心地表示“没关系”。
如今的观众已经习惯在喜剧里面看到种种狗血的剧情设置。然而在《落叶归根》里, 主人公老赵在途中遇到的困境,却都真实得仿佛是来自报纸、电视的新闻事件 。
甚至连“千里背尸”这个看似荒诞的主线剧情,其实都来自于2004年的一个真实新闻事件:
湖南人李绍为和同乡左家兵一起到福建某工地打工,但是左家兵因为突发脑溢血死亡。李绍为与其他3个老乡商量后,决定将尸体偷运回老家。
李绍为当年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解释自己的行为:必须要把他的尸体背回家去,生要见到他的人,死了要见到他的尸,我们那里就是这样的规矩。
对李绍为的采访文字实录
除了题材取自现实,《落叶归根》在情节上也体现了对人性的真实刻画。
在影片最开头的长途巴士上,老赵为了把刘全有的尸体带上车,给尸体带上墨镜和帽子,伪装成醉鬼。
没想到,路上却遇到了郭德纲扮演的劫匪。为了保住工地老板给工友的5000元抚恤金,老赵只能承认自己身边的“醉鬼”其实是个死人。
结果车匪头子还是挺讲“仗义”,听了老赵千里背尸的事迹,不仅放过了老赵,还把从其他乘客那里抢来的现金和首饰全部“资助”给老赵当车费。
而当送走劫匪重新上路后,长途车内的气氛却变得尴尬起来。乘客们不仅纷纷起身拿回了自己的财物,还因为不想跟尸体同车纷纷喊退票,最终导致司机把老赵赶下了车。
观众在看到这种剧情的时候,第一反应是痛骂乘客们“忘恩负义”。然而电影中体现的却是真实的人性。
毕竟,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财物白白送给别人,也很少有人愿意和尸体同车而行。如果事件发生在真实世界中,很多人可能也会做出和乘客相同的选择。
如今的观众已经厌烦了脸谱化的角色和非黑即白的价值观,很多影视作品在体现深刻性时,热衷于营造“坏人洗白”和“好人才是最终大Boss”的反转感。
《无名之辈》里面这两个笨贼,很多观众看到他们第一眼就知道不是反派。
这种塑造方式当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人物形象,但是用多了反而又成了另一种套路。
但《落叶归根》中对人性复杂的体现,恰恰不在于强行设计反转桥段 ,而是让观众在看了某一个情节之后,会在心里琢磨:如果是我,会怎么做?
没有误会和巧合,
只有真实的小人物
《落叶归根》的另一层真实性,来自于影片人物的生动。
就拿主角老赵来说,作为一个文化程度不高,在城市里讨生活的农民工,他既有着善良朴实的天性,也有着底层有点“鸡贼”的生存智慧。
这种鸡贼体现在很多地方。比如在路上搭车时,为了提高被搭载的几率,他一本正经地在路边给刘全有做起了心肺复苏,假装是同伴心脏病突发。
为了混口饭吃,跑到办丧事的人家假扮亲戚“哭丧”。没处安置尸体,就给他戴上帽子扮作地里的稻草人,结果半夜回来找的时候自己反倒被吓了个够呛。
胡军饰演的卡车司机喝了老赵的酒,却还是拒绝捎他一段路。老赵又怂又气的一句“不拉你喝人酒干啥”,也让人物的抠门性格带上了几分真实和可爱。
为了省力气,老赵甚至还曾自作聪明地把尸体放进拖拉机轮胎,在公路上一边推一边走着正步,也创造了电影里最经典的画面。
然而这样“不着调”的人,当他精疲力尽地在路边拦下了一辆校车,望着车上的孩子,却挥挥手示意车辆离开。
看完电影后,观众会发现很难用某一个词来概括老赵的人物形象。
他不是刻板印象中憨厚固执的传统农民工,也不是现在很多喜剧中被脸谱化、有着夸张性格的“怪胎”,而是一个有优点有缺点,有血有肉的人。
除了主角老赵外,电影中还有更多形象复杂又丰满的角色。
比如宋丹丹扮演的捡破烂卖血女。在地下卖血点时是一个老道的“常客”;但在谈起自己独自拉扯大的孩子嫌弃自己时,就成了一个又骄傲又委屈的可怜母亲。
再比如发廊店的洗头小妹。当观众看着店内昏暗的灯光和裸露的美女贴画时,以为这又是一个“风尘女从良”的老套情节。
结果却发现这还真是一个正经的理发店,洗头小妹性格爽朗又仗义,敬佩老赵千里运尸的毅力,答应给尸体化妆。
与后来同类型的喜剧电影相比,《落叶归根》的剧情中很少靠误会和巧合来推动剧情。每一个情节转折都与人物的经历密切相关。
胡军扮演的喝了酒却不给老赵搭车的卡车司机,暴躁易怒并不是因为脾气古怪,而是在承受失恋的苦闷。因为跟自己情投意合的小女友,在他赚够了钱想结婚的时候突然玩失踪了。
甚至这一矛盾也是基于他的职业特殊性而合理设计的。卡车司机一年可能有10个月都在路上,配偶可能要面对的是长期异地和颠沛流离的二选一,小女友临阵脱逃也算是事出有因。
当人物本身的冲突点合理了,情节的发展也就顺理成章。老赵与他在一路上遇到各行各业的人,共同勾勒出了一副生动的底层小人物浮世绘。
喜剧的演绎,
悲剧的内核
从整体来看,《落叶归根》的整个基调的悲剧性的,但其中也有很多喜剧化的设计。
比如影片中的第一个高潮,老赵自杀的部分。
中途当老赵发现工地老板给的抚恤金全是假币,而自己又被黑店老板带人痛打,心灰意冷之下打算把刘全有埋在附近一片绿茵地。
当他躺进为刘全有挖的坟墓,抬头望着朵朵白云,一时间旅途所有经历都如画面浮现。他突然厌倦了一路上的欺骗与挫折,更对人性感到了失望,于是决定自杀。
老赵给自己挖了坑,还割了一大捧野花盖在身上。 结果想出的寻死方式却是在头顶绑一块大石头,靠“荡秋千”的方式砸向自己的后脑。悬挂的石头配上赵本山生无可恋的表情,反倒另类又有点喜感。
正因如此,《落叶归根》在刚上映的时候,曾经被影评人批为“四不像”。
有人认为片子强行把许多社会问题拉到同一部电影里去讨论,但却把农民工集体命运的戏剧性,弱化为喜剧和一些“丑陋”的社会现象。
然而如今回头去看,我们却能看到这种处理手法的巧妙之处。
它毫不掩饰地展现了当时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又通过一些喜剧化的处理方式,消解其中过于沉重的情绪。
就像是如今年轻人看爽剧的理由,“生活都这么苦了,当然想在电影里开心一下”。
这也让这部电影能在悲剧和喜剧之间维持一个微妙的平衡,既不用屎尿屁的搞笑烂梗冲淡剧本本身的悲剧性,也会因为太惨而劝退贺岁档的观众。
而在这种举重若轻的处理方式下,观众在电影中不仅看到了社会问题,也看到了人性的闪光之处。
刘全有直到电影结束也没有真的“落叶归根”:老赵在半路上晕倒被警察发现,最终将刘全有的尸体火化。
当他捧着骨灰盒到达目的地,却发现老刘的老家已经被大水淹没,只有儿子在门上给爸爸留下的新地址。
然而令更多人印象深刻的却是之前的一段剧情:搭上一辆化肥车后,遭遇了被骗、被偷、被打等种种挫败的老赵却微笑着朗诵起了从小学生那里听来的课文:“如果我的家乡是一条大树,我就是一片叶子,我摇啊摇,我多快乐!”
那便是小人物在苦涩的人生里,感受到最真实的幸福了。